从智能基建到“AI to X”的数字中国进阶之路

  • 2025-07-11 06:24:20
  • 460

当5G-A的超高速网络底座与AI的智能引擎发生化学反应,一场关于“连接范式重构”与“智能价值释放”的双重变革正在上演。在MWC上海2025的技术舞台上,中国联通与华为共同勾勒出通信产业下一个黄金时代的清晰图景——6月19日,在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举办的“5G-A×AI:智联共生,同创未来”主题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以“新底座、新范式、新防线、新动能”的四维框架,重写了5G-A时代的基础设施构建理念;华为ICT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刘康则从“体验经营、AI全融通、行业推理”三个层面,演绎了技术融合如何开启“AItoX”的广域可能。新理念与新思路的碰撞与交融,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当5G-A高速移动通信网络与AI应用“做乘法”,数字中国的数智化转型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智能筑基

5G-A开启范式革命与产品爆发

连接的智能化重构正在改写通信产业的底层逻辑。马红兵提出的“以智能定义传统连接”揭示了5G-A不同于5G的本质差异——它不仅是速率的提升,更是从“管道思维”到“智能底座”的认知跃迁。中国联通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络,并在全国300余个城市开展5G-A商用部署,在北京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A示范标杆,作为哈尔滨亚冬会赛事官方合作伙伴,首次实现5G-A技术在国际赛事中的规模应用。这种底座能力的质变,体现在高铁场景中3.7万公里的5G覆盖里程与地铁场景1.12万公里的无缝衔接,通过载波聚合、波束赋型等技术与AI算法的叠加,使移动场景下的客户业务体验、业务智能保障、网络智能运维成为现实,让高铁与地铁等高速移动场景下的视频会议、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业务畅通无阻。

算力网络的协同进化构成了5G-A布局的第二重维度。刘康强调:“5G-A的产品化体验经营吸引用户爆发式增长。”全国31个省份上线的5G-A套餐已超过千万级用户规模,这些用户不仅是流量的消费者,更是智能体验的参与者。中国联通部署的400G/800G超高速骨干网络,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算力智能网AINet,形成了“网络+算力+算法”的铁三角。在哈尔滨亚冬会上,5G-A首次通过AI对场馆内数万个连接点实现实时调度,确保了8K赛事直播与AR观赛体验的零卡顿,这种“网络确定性”的突破,正是对中国联通提出的“基础设施智能新底座”的最佳注脚。

体验经营的价值重构标志着5G-A商业化走深向实。区别于传统的流量经营模式,刘康提出的“体验之路”将用户需求解构为“产品体验、场景体验、情绪价值”的三维模型。中国联通即将推出的“5G-A云智融合套餐”将不再是简单的速率升级,而是包含网络权益(最高3Gbps下行峰值)、通信权益(全家共享FTTR)、应用权益(云智手机、超清云盘)的价值综合体。

云网智业协同

行业场景深度破局加速技术落地

“云网智业”的协同方程式在联通与华为的合作中呈现出乘数效应。刘康揭示了运营商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算法、算力经过一年建设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数据是后续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

中国联通发布的“云智手机”与“智家通通”产品,正是数据价值释放的典型案例——云智手机以400万用户规模成为赛道黑马,其核心是通过数据构建“最了解用户的个人智能体”,实现从通信工具到生活助手的质变;“智家通通”已在数千个家庭先行落地,将家庭网关升级为AI中枢,通过对家庭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主动式家居服务,这种“网络+数据+应用”的三位一体模式,打破了传统智能家居的碎片化困局。

行业场景的深度破局彰显了技术合作的落地能力。在医疗领域,联通与华为共同打造的远程AI辅助诊断系统,已在西藏牧区实现临床应用——手持超声设备通过5G-A网络将1080P影像实时回传至三甲医院,AI辅助诊断系统同步完成病灶识别,使乡镇医院具备三甲医院的初步筛查能力。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更开创了“运营商+医疗”的新生态——中国43%的医疗公有云服务由运营商提供,基于卫健网、医保专线与AI推理池的整合,形成了“连接+云+智”的闭环服务。在工业领域,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3万个项目,赋能7500家5G工厂,通过FTTO(全光园区)与AI的结合,将CPU、GPU算力集成到光传输设备中,实现了边缘侧的分布式推理,使中小企业也能获得过去只有大型企业才具备的智能化能力。

安全与生态的双轮驱动构成了技术合作的护城河。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提出的“边界防御+内生安全”体系在5G-A时代有了新内涵——牵头发布的《人工智能安全白皮书》与“墨攻”平台服务超200家政企客户的实践,证明安全能力已成为智能服务的标配。在生态构建上,联通、GSMA、华为等8家产业伙伴联合发起的“5G-A×AI×N”联合行动倡议,形成了从芯片、模组、网络、应用到云的全链条协同。这种开放模式,在煤矿智能化改造、教育普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工业智造等场景中,已支持超过40个行业AI垂类应用落地,展现了生态协同带来的指数级创新可能。

广度维度全面突破

“AItoX”开启数智化转型新纪元

从ToC到ToX的维度拓展标志着智能服务的广度突破。刘康提到,我们正在迎来的“AItoX”全新时代,本质是用AI重构传统业务的价值逻辑——在ToC领域,个人小模型的构建使服务从“千人一面”走向“千人千面”,联通“通通”智能体不仅是多屏服务入口,更是理解用户习惯、预判用户需求的“数字伙伴”;在ToH领域,家庭场景的AI全融通将智能门锁、环境监测、家电控制等孤岛式设备,整合成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慧空间;在ToB领域,4000亿规模的市场正通过AI实现价值升级,DeepSeek等大模型的兴起降低了企业用算门槛,运营商的边缘算力部署使工业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应用的时延降至10ms级,真正实现了“实时智能”。

低空经济与通感一体的技术融合预示着连接能力的维度突破。中国联通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1+1+3+N”能力体系(1张低空智联网、1个通感一体平台、3类核心能力、N个行业应用)使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的规模化运营成为可能。在江苏南京建成的国内首个水上5G低空智联网,在北京延庆构建的5G-A通感一体试验场,展现了网络能力转化为行业生产力的巨大空间。将通信与雷达感知功能集成于同一基站,实现了对低空目标的厘米级定位,这种“通信即感知”的能力,为智慧城市中的交通管理、安防监控、态势感知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联通数科首席架构师杨海明表示:“当5G-A的通感能力与AI的场景理解结合,城市将拥有‘数字视觉神经’,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的跨越。”

数字中国的基础设施支撑凸显了产业合作的战略价值。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5G-A与AI的融合不再是技术命题,而是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的重要基础与迫切需求。联通在教育普惠领域的实践颇具代表性——通过5G-A+AI构建的“空中课堂”,使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实时参与一线城市的互动教学,AI辅助备课系统更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技术平权”效应,正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诉求。截至2025年,“格物”平台支撑了650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证明通信技术与AI的结合正在成为普惠型智能社会的基石。正如刘康所言:“明年希望我们能够产生更多创新成果,那时‘AItoX’也许已经是触手可及的数智生活。”

站在5G-A与AI交汇的历史节点,中国联通与华为正以其合作中的实践深刻揭示着:当高速网络不再仅是信息管道,而成为智能分发的神经脉络;当AI不再仅是算法模型,而成为连接万物的智能引擎,“做乘法”的本质是释放技术融合的系统效能。从马红兵描绘的“智能新底座”到刘康畅想的“AItoX”新时代,通信产业正以独特的方式参与数字中国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网络能力与智能应用的化学反应,重构产业价值分配格局,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新基建”与“新动能”。这种变革的深度与广度,或许才刚刚展现出其冰山一角,但可以确定的是,在5G-A与AI的乘法效应下,一个更智能、更互联的数字中国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