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勾结, 稀土被偷运出境! 中国“工业黄金”国家安全保卫战

  • 2025-07-23 04:03:38
  • 518

自中国对稀土资源实施严格管控以来,这一战略举措犹如精准点穴,直击个别发达国家产业命脉的核心。稀土——这些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的元素,已成为现代科技与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血液。一枚精确制导导弹的准星、一架隐身战机的筋骨、一台尖端医疗设备的心脏,无不依赖稀土赋予的非凡性能。当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遭遇“断供”阵痛之际,广大“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却波澜不惊。这一鲜明反差,正是中国反制措施日趋精准、对国际博弈认知愈加深刻的明证。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首位的国家,深知这一战略资源与国家核心利益和战略安全唇齿相依。即使在近期中美达成的“6个月内恢复民用稀土供应”的协议中,中国也清晰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军用稀土供应大门依然紧闭。为进一步筑牢防线,中国已在稀土磁铁行业引入全流程跟踪系统,生产商必须在线提交包含交易量及客户名称在内的关键信息。这一举措让美西方企业深感不安,其供应链在中国视野中或将“无所遁形”,西方媒体随之掀起所谓“稀土武器化”的舆论波澜。事实却是,中国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社会的通行规则,更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正当盾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境外势力对稀土的觊觎早已超越市场竞争的边界,演变为系统性渗透破坏。当常规手段失效,各种上不得台面的伎俩便纷纷登场:

“偷天换日”式伪报: 高纯度镝、铽等战略金属被伪造成“铁合金”、“镍粉”甚至普通“焊锡膏”,通过伪造技术参数瞒天过海;

“暗度陈仓”式夹带: 稀土粉末被精心混入瓷砖原料、灌注于塑料模特或矿泉水瓶中,再以“合金配件”等模糊标签掩护出境;

“移花接木”式转口: 某国重点领域承包商公然更换包装、伪造“非中国原产”标签,将中国稀土非法转运其国内。

国安部披露的案例触目惊心:这些行为已非简单的商业牟利,而是升级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国家行动,背后黑手常与境外情报机构紧密勾连。其手法隐蔽刁钻,一旦得逞,将导致国家战略资源如血液般无声流失。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却关乎国运的保卫战,国家安全机关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雷霆出击。在确凿证据支撑下,协同海关、商务、工信等部门织就天罗地网,成功斩断多条非法出境渠道。这场战役绝非一时突击,而是构建了从源头管控到终端拦截的全链条、常态化防护体系。维护稀土安全,实质是守护国家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的命脉——尤其在百年变局加速、资源博弈白热化的今天。

打赢保卫战,需标本兼治,双拳并重:

铁腕“堵”漏洞: 持续强化出口管制法规,提升边境智慧查验能力,对胆敢铤而走险者重拳出击,形成强大震慑;

创新“疏”瓶颈: 加速稀土产业向高端跃升,突破关键提纯与应用技术,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产品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全产业链优势。

守护稀土,是全民共同责任。当发现寄递物品货不对板、货物中暗藏不明粉末、或频繁小批量寄递可疑物品等蛛丝马迹时,每一位公民的及时举报,都是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关键基石。历史证明,群众的“火眼金睛”屡屡为重大案件撕开突破口。

稀土虽微,承载千钧国运。它不仅是流动于现代工业血脉中的“黄金”,更是民族复兴伟业不可或缺的战略基石。当全球资源争夺的暗流愈发汹涌,守护好这份来自大地的珍贵馈赠,就是守护我们脚下国土的安全纵深与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无声战场上的每一份警觉与坚守,都在为中华巨轮破浪前行增添一份不可撼动的压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