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砸下来, 药企撒钱美国去? 500亿买的啥心安
- 2025-07-24 07:39:52
- 455
美国海关最近在练一个新技能——给药品贴“天价标签”。8月1日起,欧洲药企想往美国卖药?先看看关税单:最高200%,相当于你卖100块的药,得给美国交200块税。这哪是关税,这是“买路钱”啊!于是乎,阿斯利康带头,500亿砸美国;诺华、罗氏、赛诺菲排着队,几百亿几百亿地撒。欧洲药企集体“搬家”,真为了“供应链安全”?拉倒吧,这是被关税大棒打怕了,连夜给美国交“保护费”呢!
一、500亿撒美国:是投资还是“赎金”?
阿斯利康这500亿,不是小数目。2023年全球药企研发投入前三甲——辉瑞、罗氏、强生,全年研发费用也就150亿-200亿美元。阿斯利康这一把就砸出500亿,相当于3年不搞研发,全拿去盖工厂?疯了?
没疯,是算得精。特朗普政府放话了:8月1日起,药品进口关税“浮动”,一年不把产能搬美国,最高200%。啥叫“浮动”?就是美国海关看你不顺眼,关税能从10%涨到200%,跟菜市场砍价似的,全看心情。阿斯利康在美国卖的药,要是被征200%关税,本来100块的药得卖300块才保本,美国人能乐意?到时候销量暴跌,股价跳水,索里奥特这个CEO还能坐稳?
所以500亿不是“投资”,是“买平安”。弗吉尼亚州那个40亿的慢性病药工厂,明摆着就是“投名状”:你看,我把生产基地建你家了,以后供美国的药都是“美国制造”,关税就别找我麻烦了呗?
更鸡贼的是,这500亿还是“补充投资”。去年11月阿斯利康就说过要投35亿,现在加码到500亿,为啥?因为诺华、罗氏、赛诺菲都在“卷”。诺华4月扔230亿,罗氏直接砸500亿,赛诺菲5月也喊出200亿。欧洲药企跟商量好似的,在美国搞“建厂比赛”——你投200亿,我就得投500亿,不然显得没诚意,关税大棒可能先砸到自己头上。
这哪是“应对贸易政策”,这是“集体交保护费”。美国政府坐在那啥也不用干,欧洲药企排着队送钱,还得喊“谢谢关税大哥手下留情”。
二、供应链新套路:欧洲画饼、美国拧螺丝、亚洲打零工
新闻里说,这些药企搞出个新套路:“美国生产供美、欧洲研发、亚洲制造”。听着挺高级,拆开一看,全是生意。
先看“欧洲研发”。为啥研发留在欧洲?因为欧洲有老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全球顶尖的生物医药人才大半在欧洲。阿斯利康的抗癌药、心血管药管线,核心技术全是欧洲科学家搞出来的。把研发中心搬美国?美国科学家工资高、实验室租金贵,不划算。留欧洲,低成本搞创新,划算。
再看“美国生产”。不是美国工人手艺好,是美国市场大。美国医药市场占全球40%,是最大的“金主爸爸”。药要想在美国卖得好,得是“美国制造”——美国人就认本土生产,觉得“安全”。更关键的是,在美国生产,能拿到州政府补贴。弗吉尼亚州为了抢阿斯利康这个工厂,肯定给了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甚至可能偷偷塞“安家费”。生产端成本降了,又躲过关税,里外里一算,比在欧洲生产再出口美国,还赚得多。
最惨的是“亚洲制造”。新闻没细说,但行内人都懂:亚洲干的是“脏活累活”。印度、中国的原料药厂,生产成本低,给欧洲药企提供“初级产品”。比如做抗癌药的原料药,欧洲研发出分子式,亚洲工厂按方子生产,利润薄得像纸,大头被欧洲研发、美国生产拿走。亚洲成了“医药圈打零工的”,累死累活,赚点辛苦钱。
这套“研发-生产-制造”分割模式,听起来像“全球分工”,实则是“利益扒皮”:欧洲吃创新红利,美国吃市场红利,亚洲吃残羹冷炙。关税大棒一挥舞,跨国药企把供应链切得更碎,普通人吃药的成本,全在这些“分割”里偷偷涨上去了。
三、索里奥特:英国的“叛徒”还是资本的“狠人”?
阿斯利康CEO索里奥特,绝对是个“狠角色”。2012年他接手时,阿斯利康市值才300多亿,现在超1000亿,翻了两倍多,抗癌药干到全球前三。但这人有个特点:不认“乡愁”,只认“钱途”。
英国哭晕在厕所。今年1月,阿斯利康取消利物浦4.5亿英镑的疫苗工厂,理由是“英国监管环境影响竞争力”。啥叫“监管环境”?就是英国脱欧后,药品审批慢、补贴少,不如美国大方。利物浦工厂凉了,英国工人失业,当地政府气得跳脚,但索里奥特理都不理——他正忙着在弗吉尼亚州剪彩呢!
更扎心的是,他还想把阿斯利康股票从伦敦转到纽约上市。英国股市最近几年倒霉透了:ARM去了美股,汇丰把总部搬到香港,现在阿斯利康也要跑?伦敦证券交易所本来就靠金融、医药撑场子,药企一个个撤资,以后谁还敢买英国股票?索里奥特这一招,简直是往英国资本市场的伤口上撒盐。
为啥对美国这么“舔”?因为美国给的实在太多。美股流动性好,药企估值高——同样一家公司,在美股上市比在伦敦上市,市值能高30%。索里奥特要是把股票转去美股,阿斯利康市值再涨一波,他的股权激励就能多拿几亿,何乐不为?
- 上一篇:安卓主题
- 下一篇:苹果用户截图更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