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门塔开启“群聊”模式
- 2025-07-21 22:34:42
- 376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邢锐)在自动驾驶的全球叙事中,一个来自中国的名字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主流车企的核心技术名单上——Momenta(魔门塔)。
7月15日,宝马集团正式官宣与Momenta达成智能驾驶合作,将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不是Momenta第一次与全球车企牵手,却是它技术出海、生态延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一个在清华实验室和微软亚洲研究院中孕育出来的“技术派”创业团队,正在变身为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话语主导者。
技术根基:从实验室走出的产业范式
Momenta诞生于一个对技术理性近乎信仰的创始团队。创始人曹旭东,曾是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直博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商汤科技积累了深厚的AI研发经验。2016年,他毅然离开商汤,创立Momenta,目标直指全栈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不同于同期的很多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自起步之初便坚持两条路线:其一,L2+级别辅助驾驶技术的规模量产;其二,L4级无人驾驶的长期布局。这种“双轨并进”的策略,不仅让其规避了产业寒冬时的单点脆弱,也形成了极强的技术内循环体系。
Momenta的核心是一个基于数据闭环的自动驾驶平台,具备从感知、决策、规划到控制的全链路自研能力。在技术路线上,他们坚定选择端到端大模型,在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行泊一体等核心场景中率先实现落地。
七轮融资背后:车企与科技巨头的押注逻辑
Momenta融资之路颇具行业风向标意义。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完成7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2.6亿美元,背后股东包括上汽、丰田、通用、戴姆勒、博世、腾讯、淡马锡等全球级产业巨头。
这些资本不是“财务型”的短期炒作,而是战略性的长期绑定。例如,C轮由上汽领投之后,双方很快推进了IMAD平台的联合开发;而腾讯入局后,Momenta在高维数据处理、地图生态协同等方面获得巨大加成。融资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了资源与路径依赖,Momenta逐步构建起一个以自己为轴心的智能驾驶产业生态。
更值得注意的是,创始人曹旭东始终持有超50%的股份控制权,保障了公司技术决策的稳定性。这种“技术主导+产业协同”的治理结构,让Momenta既能走远,也能走稳。
从L2到L4:技术体系的规模跃迁
技术落地,是自动驾驶产业化成败的分水岭。Momenta之所以能成为被“最多车企选择”的中国智驾公司,关键在于其对“量产落地”的高度敏感。
在L2-L3阶段,Momenta推出Mpilot系列解决方案,具备城市NOA、融合感知、记忆泊车等功能,目前已在上汽、比亚迪、广汽等车型中落地应用,搭载量超10万辆;在L4阶段,其MSD系统已在苏州、上海等地开展常态化无人测试,并拿到首批Robotaxi牌照。
更具突破性的是,其与智己汽车联合推出的IMAD3.0,是全球首个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方案,打通了“感知—决策—执行”的AI闭环,标志着高阶智能驾驶迈入“数据即软件”的新阶段。
从技术供应商向生态主导者转型
在科技产业中,掌握核心技术是一种竞争力,构建产业生态则是一种掌控力。Momenta显然在向后者转型。
从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迪派智行”,到将算法能力下沉到芯片公司“新芯航途”,Momenta正通过资本与技术下沉的方式,深入打通软硬一体的垂直整合路径。同时,与通用、丰田等海外车企的合作,也为其全球化战略打开关键窗口。
在这个过程中,Momenta扮演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供应商”,而是正在成为车企“智驾生态系统”的底层技术引擎。
结语
过去十年,是自动驾驶“技术成型期”;而未来十年,将是“规模商业化期”。Momenta的路径显示了一个技术公司如何在中国本土完成深度扎根、再通过产业协同实现全球跃迁。
正如曹旭东所说:“自动驾驶的本质,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而Momenta的系统能力,正在不断强化——从算法,到芯片,从产品,到生态。这不是一个公司简单的成长故事,而是一种全新产业范式的萌芽。
当技术成为确定性,Momenta的真正想象空间,才刚刚打开。
- 上一篇:宋江谁允许你变成这样了
- 下一篇:原来排卵期一直都在被误解